十三年番外(中)


无论跟随圣人与皇后去九成宫避暑多少次,卢宫女每次来到九成宫,都觉得这是一次独一无二的经历。


这一次也不例外。尽管出发前的准备事宜总是繁琐的一堆又一堆,但每每听到立政殿中的欢声笑语,卢宫女就觉得一日忙碌下来的辛苦一扫而空。


“虽然是你第一次留下来监国,不过也不必紧张,凡是遇到拿不定主意的,就多请教请教左庶子。”行将离宫的长孙氏细细叮咛着自己的长子。


承乾紧挨着长孙氏而坐,侧首认真聆听着阿娘的嘱咐,随后说道:“阿娘不必担心,儿已经十五岁了,半年前刚行过冠礼,更是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上朝参政,阿娘与阿耶就放心吧!”


长孙氏闻言双眸含笑,温柔地摸了摸承乾的发鬓,说道:“无论你们有多大,就算将来白发苍苍儿孙满堂,在阿娘眼里,永远都还是孩子。”


这时已经四岁的雉奴飞快地跑进来,一下子扑进承乾怀里,抱住他的大腿两眼泪汪汪:“阿卢说,大兄不跟我们一起去九成宫,是真的么?不要,大兄和我们一起去!”


承乾还未来得及开口,将将两岁半的阿鹞也跟着蹒跚上前,在阿娘和大兄之间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学着九兄的样子,伸手抱住了承乾的另一只腿,一起说道:“大兄,一、一起去……”


承乾无奈地扯了扯嘴角,一把抱起小小的阿鹞,哄道:“大兄答应你们,如果有机会的话,大兄一定会去九成宫,如何?”


长孙氏则搀起雉奴的手,笑着对他说道:“雉奴现在也开始念书了对不对?”雉奴的脑海中当即便浮现出了素日里总在自己面前吟诵着毛诗的许叔牙的样子,于是重重地点了点头,长孙氏又道,“那许侍读是不是给雉奴留过功课呢?”雉奴又想了想,再次点了点头。


“大兄是太子,他也有自己的功课要完成,留在京里处理政务就是阿耶留给他的功课。”长孙氏循循善诱,雉奴闻言有所领悟,不过还是舍不得大兄,于是承乾向他们再三保证,只要得了空,就一定会去九成宫。


几日后,李世民与长孙氏带着青雀、丽质这些孩子出发去了九成宫,承乾则留在长安担负起了自己身为太子的职责。


九成宫依山而建,行宫内建起高阁,四边环绕长廊,宫室纵横错杂,台榭参差交错,即便是在酷热的盛夏,这里也毫无闷湿蒸热之感,只有微风徐徐,携来盛暑之际里一份难得的清凉舒适。


待一切安顿妥当后,青雀与丽质早已不知去哪处玩耍了,雉奴与阿鹞则由各自的乳母带着,难得得了这份空闲,李世民便与妻子遍游起宫观来。


四月的气候正是宜人,九成宫内虽无奇花异草,却因不似长安皇宫内一草一木之熟习,李世民与长孙氏一路缓缓行来,说笑间倒也平添了不少乐趣。


渐渐走至一处阴凉,在经过一座高阁时,长孙氏只觉脚下颇为泥泞,于是便停下脚步细细看着这片土地。只见此处泥土与别处很是不同,不仅颜色更深更柔软,还相当的湿润,于是长孙氏转首对自己的丈夫说道:“二哥,你看看这块土。”


李世民见状便用手杖戳了戳,当即便有小股的泉水汹涌而出。见此,李世民颇为感慨道:“一直听闻过去的池沼之水都是从涧谷中引来,宫城之内本无水源,宫城中往往需要而偏偏缺少者,就是水之一物,只可惜这并非人力所能制造。如今九成宫内有了这泉水,可当真是一件乐事。”


长孙氏笑着说:“也不知道这泉水从何而来,又流往何处,不如先以石槛围住,再看看能否引伸为水渠。”


“是啊,若能挖出一条水渠那就再好不过了。”李世民深以为然,于是下令将这处泉眼以石槛围住。这时长孙氏看了看天色,说道:“雉奴与阿鹞午歇该醒了,差不多该回去了,不然看不到耶耶,阿鹞又该哭闹了。”


李世民闻言轻咳一声,斜觑了妻子一眼:“阿鹞看不到阿耶要哭闹,难道雉奴看不到他的阿娘,乳母就能安抚得住吗?”长孙莞尔一笑,转身与丈夫一同往回走去。


七月流火,酷热的盛夏行将过去,渐渐消退的蝉鸣即将开始新一轮的蛰伏。


长孙氏闲来无事,手执书卷倚榻而坐,这时,卢宫女带着一脸喜色进来,朗声说道:“皇后殿下,太子殿下即将到达九成宫,圣人已经命人准备大宴东宫的各位大臣。”


长孙氏闻言连忙起身,放下手中的书卷,欣喜之下又不禁有些埋怨:“承乾这孩子,来之前也不先说一声,也好让我做些准备。”随即想了下,吩咐道,“让乳母带阿鹞和雉奴早些回来,告诉他们,他们朝思暮想的大兄来看他们了!”



评论
热度(94)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ophaleya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