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


1

“淑妃,大王已经进宫了,不过……大王先去了隐太子妃那儿。”


得到宫女传来的消息,杨氏放下手中的杯盏,面上十分平静,只轻轻颔了颔首,表示自己知道了。


自从那年圣人下诏将自己不过五岁的儿子过继到隐太子的名下,杨氏便在学会了忍耐之后,又学会了将唯一的儿子分享出去。


这几年的宫中并不太平,虽然阴淑妃被废为庶人后,杨氏因此由德妃晋升为淑妃,但有了被赐死的庶人李佑做前车之鉴,杨氏如今别无他求,只希望李福能够平平安安。至于在众皇子里面力争上游,尽可能地表现自己的才能什么的,杨氏从来没有这么要求过李福。


在后宫这么多年,杨氏还有什么看不明白的,只要有皇后所出的那三位皇子在,其他皇子表现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圣人丝毫不曾在意过。


贵妃倒是费心教出了个好儿子,纪王也算争气,听说他在襄州表现得非常不错,百姓对这位父母官颇为称赞,但是圣人却视若罔闻,对纪王什么表示也没有。


杨氏也能明白贵妃的想法,毕竟纪王是她唯一的儿子,为人母者,又怎会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得到父亲的关爱呢?只不过,杨氏在心中轻叹一声,不知道只是为贵妃,还是也为她自己。有些事情强求也无用,尤其是感情的事,无论是夫妻之情还是父子之情,不是费尽心机便能强求来的。

 

 

赵王李福刚刚回京,虽然他很想先去看看阿姨,但13岁的他已经明白了很多事情,比如他如今已经是隐太子的嗣子,隐太子妃尚在,按照规矩他必须先去给隐太子妃问安。


不过好在郑氏也体谅这个嗣子,知道他年初就离京去了任上,如今快过年了才回来,必然很想早点去见自己的阿姨,于是也没多留他在自己身前。


等赵王离开后,郑氏身边的仆妇怕她因此心中不快,于是劝慰道:“娘子虽然在宫中不得自由,不过五娘如今也封了归德县主,嫁了出去,总归是熬出头了。赵王现在也过继到了已故隐太子的膝下,还能来向您问安,称您为‘母亲’,您好歹也多了个念想。”


说着,仆妇又往不远处瞟了一眼,口中略有些嘲讽,“那边那位倒是个不肯认命的,想方设法生了个儿子,却听过她生的儿子喊过她一声娘吗?”


郑氏闻言心中一叹,淡淡地说道:“都是可怜人。”

 

 

“淑妃,大王来了。”宫女再次匆匆前来向杨氏通报道。

原本还心不在焉地缝着东西的杨氏,闻言立即放下手中的东西,站了起来吩咐说:“快请大王进来。”


李福进了殿后,尽量控制着自己的脚步不要迈得太过急促,以免因为走得太快而失了礼仪:“让阿姨挂怀了,是儿子的不是。”


杨氏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离别一年的儿子,变黑了点,又瘦了些,但也比之前更结实了,一时间似乎怎么看都看不够。


“回来了就好。”


对于杨氏而言,长久的离别也好,与别人分享也罢,只要儿子最终平安归来,便是莫大的满足了。

 

 

相关史料:


1、关于赵王李福出继隐太子李建成
《旧唐书·太宗诸子列传》:
赵王福,太宗第十三子也。贞观十三年受封,出后隐太子建成。

 

2、归德县主
《唐故隐太子妃郑氏墓志铭并序》:
以上元三年正月卅日寝疾,薨于长乐门内,春秋七十八。皇情轸(車尔)悼,礼有加隆。丧葬所须,务令优厚,仍使太府少卿梁务俭,太子冼马萧沉监护丧事,殡于第五女归德县主之宅,禀朝恩也。

 

3、关于纪王李慎
《旧唐书·太宗诸子列传》:
纪王慎,太宗第十子也。贞观五年,封申王。七年,授秦州都督。十年,改封纪王,赐实封八百户。十七年,迁襄州刺史,以善政闻,玺书劳勉,百姓为之立碑。二十三年,加实封满千户。永徽元年,拜左卫大将军。二年,授荆州都督,累除刑州刺史。
《册府元龟◎宗室部·褒宠》:
纪王慎,太宗第十子,为襄州刺史,以善政称,高宗玺书劳勉

 

《旧唐书》中只说了李慎在担任襄州刺史的期间被“玺书劳勉”,并没有说明表扬他的究竟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毕竟李慎从贞观十七年到永徽二年改封荆州都督之前,担任的都是襄州刺史一职,而《册府元龟◎宗室部·褒宠》中则明确记载:“纪王慎,太宗第十子,为襄州刺史,以善政称,高宗玺书劳勉。”所以表扬李慎的显然是唐高宗。


评论(1)
热度(50)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ophaleya | Powered by LOFTER